作为年轻一辈的我们,也许不懂得太多的礼数或规矩,但是必须要在长辈面前做好晚辈该做的事,说晚辈该说的话。我是一个很尊重长辈的人,因为这样,所以很受家里人的好评,所以我想把这些和大家一起分享……
“路遇长 ,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是说遇到长辈要主动问好、行礼,也就是打招呼的礼仪。中国古代,人与人相见,都恭恭敬敬的鞠一个躬。现在看到会鞠躬的在哪里?日本、韩国。日本、韩国人跟谁学的?跟中国人学的。
当有同学(为了同学相处得更好,大家应该多学习人际交往和校园礼仪)的家长或亲友在场的时候,同学们出于应有的礼貌,都应该热情地招呼同学的家长或亲友。那么,按照通常的习惯,应该怎样称呼同学的家长或亲友呢?
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知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在社会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理应受到尊重。而向老师问好是尊师最基本的体现。
笔者曾写过一篇《中国教育的尴尬在于不敬畏老师》的时评,也许是戳中了当下教育的隐痛,这篇理论观点文章竟引起了不小反响。电视台播发,党报刊登,在大网站的跟帖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但有网友在跟帖中提出的“凭什么要尊敬老师?”的质问,我觉得有必要继续探讨。
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中学生来说,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
下了课,走出教室,来到校外,师生关系依然存在。课内课外对老师的态度一个样。见了教师打招呼,早上问“老师早”,平时见面说“老师好”,分别时说“再见”,有时也可以行鞠躬礼。
学生碰到哪些情况可以主动拜访老师家庭?这里可能涉及到许多具体因素,但一般而言,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掌握……
与老师成为真正的朋友,是每位学生都想做到的。每位同学也都喜欢那些把自己当作朋友的老师,所以了解一点师生礼仪的知识,有助于让老师对你产生好感,这也是青少年学生走上社会必须掌握的社交礼仪。
1.遇到疑难问题时,向老师求教吗?2.喜欢捉弄老师寻开心吗?3.尽管没有兴趣,也装作劲头十足的样子吗?4.按时完成作业吗?5.作业总写得整齐清晰吗?6.课堂上爱嚼橡皮头、梳头发、写纸条或交换功课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