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德观察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视频讲堂
公益短片
德育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德育 > 德育专题 > 正文

不文明旅游行为如何导正?

国人在旅游过程中表现的不文明行为见诸报端,引发高度关注,关于文明出游的倡议再次发起。前不久,中央文明委召开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强调,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规范约束,加强社会监督,引导和推动人们强化出境旅游文明意识,提升文明道德素质,努力避免出现不文明旅游行为。文明出游如今已不再是句口号,但如何导正游客不文明的出游行为,什么才是根源,本期圆桌会我们邀请专家和业界人士展开探讨。

观点一:将《指南》和《公约》作为合同附件难起法律效力

主持人:将文明带上路,这并不是一句新口号。近期,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国内游,中国游客不文明的行为接二连三曝光,关于中国游客文明出游的话题受到高度关注,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日前表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契机,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合同之中,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合同附件或宣传资料。实际上,在出游前派发出行指南,提前告知游客文明出游规范等的做法一直都有,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对不遵守公约的游客进行处罚的方式行得通吗?

刘思敏: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合同附件或宣传资料,实际上和之前旅行社进行的行前说明会一样,对游客进行宣教性质的指导,都是为了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但是如果这个合同附件作为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款,这就很难操作了。因为旅行社和游客签订的是民事合同,如果游客违反了相关规定,旅行社并没有相应的执法权,更何况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些是违法的,有些是违规的,有些则是违背道德伦理的,情况复杂,法理上并不成立。游客违反了相关条款,旅行社只能提出解除合约。

谷训才:我们可以先看出境游,有钱有权的人才是出境游的主力,然而有权有钱不意味着有素质。就出境旅游文明的指引工作,旅行社不得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旅行社只能倡导,做不到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比如官员出境出差旅游,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你能制止吗?旅行社只能做到行前告知,然而现实是,旅行社行前说明会,出席率甚至不到15%。

观点二:旅行社和导游的引导治标不治本

主持人:除此之外,旅行社方面也开始推出鼓励政策奖励文明旅游,武汉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文明协议,如游客在旅行中能够履行文明协议,将得到200元至300元奖金。这种做法可行吗?

刘思敏:这个做法是可行的,通过物质奖励,鼓励人们文明旅游。至于是不是别的旅行社都会跟着效仿,不见得。因为每家旅行社的做法和追求不一样,有些注重品牌,有些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旅行社而言,各自追求不同,因此也不必要求每家旅行社都要这么做。

主持人:团队游中,导游和领队在引导游客行为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导游带团时要“先知、会管、常提醒”,要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而未来,这还将作为导游考核的内容之一。导游的引导作用正在逐步被强化。

谷训才:导游的确有责任进行提醒和指引,然而不文明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不是靠导游的指引就能解决的。举个例子,带领导团,局长随地吐痰,导游能毫不顾忌地上前制止他吗?更何况,不文明行为不仅仅表现为随处涂鸦,刻“到此一游”,或是随地吐痰,还有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中国游客在美国的电梯里大声讲话;又比如在餐厅吃早餐,边吃边大声攀谈,影响到其他桌的客人;到处抽烟,不听劝告,有些人甚至明知故犯。有些当地的习俗和法律法规,领队和导游可以给予提醒,但更多时候导游和领队管不到。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日本的一家酒店吃自助早餐,由于位置有限,所以人多的时候就要排队等位。在餐厅入口处还摆有几张凳子,是留给老弱病残的人等位时坐的。刚有几个空位腾出来,队伍中的一个中国游客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速跑过去一屁股坐在空凳子上,还大声召唤她的同伴一起过去坐。这种行为让导游领队怎么指引和制止呢?这是中国环境所造成的,我们国家的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导致我们的公民经常要通过挤和抢才能得到想要的,争先恐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深入骨髓。

陈瑶:我同意这个观点,导游在整个带团过程中要顾忌到旅游行程、游客安全、感受等等,很难方方面面都顾忌得到,比如公共场所游客拖鞋纳凉,随地吐痰等等,这些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并不是导游一时能改变的。更何况导游有时候给游客提醒,还会遭致游客的反感,反倒弄得不愉快。

观点三:游客成熟度或随旅游发展而有所提升

主持人:日前有媒体报道称,80年代日本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频遭诟病,游客的成熟度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如何培养游客成熟度?

刘思敏:游客成熟度和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不该操之过急。一个不文明人会在旅途中突然变得文明吗?恐怕不会。实际上,旅途中的行为反映了游客平时的日常习惯,甚至产生放大效应。尤其是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容易引发道德失范或放纵,自我约束力下降,再加上从众心理作祟,一些平时不敢表现出来的行为,看见别人做了,自己也会跟着做,这是普遍现象。旅游人群当中,本就有层次之分,在出境旅游发展的初期,一部分游客表现得像暴发户,忽略了旅游精神上的追求,既不入乡问俗,也不入乡随俗,非常自我的去理解世界。当出境游发展进一步深入与成熟,这部分的游客或将越来越少,他们能找到世界对话更合适的途径与方式。

陈瑶:人很多不好的一面往往在旅游中暴露,也可能是由于他们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暴露品行中不良的部分。以前我曾带过一个教师团,以为教师为人师表,素质会高一些,其实不是。当时由于床位有限,需要游客们临时调整床位,但他们并不能予以体谅,认为给了钱就可以理直气壮,并不会估计别人的任何感受,这一点也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共鸣,一些公务员团队、教师团队,平日里为人师表满口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但在旅游中,并不能体现他们的高素质。游客成熟度一方面和旅游发展进程有关,但成熟和理性的旅游者一定是真正具有素质的公民,绝非说一套做一套。

观点四:提高国民素质亟不可待

主持人:游客不文明行为也反映了国民素质的问题,提高素质并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

刘思敏:文明素质的提高,本就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对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不必上纲上线,甚至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尤其是出境游时,在境外一些法制健全的发达国家,当地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已经较完善,游客只须遵守,一旦违反,当地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地游客就让你免于惩罚。而在中国,往往法不责众,比如对随地乱吐痰的行为,能重罚吗?能罚弱势群体50元,罚白领500元吗?显然不能。因此,并不能什么都依靠法律手段就能解决问题,执法有成本,而且执法也不能区别对待。

谷训才:当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国民素质却没有同步提升,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思。素质低或许现在并不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素质上不去,将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学历高代表素质高吗?显然不是。缺乏素质教育教养,是我们国民教育中出现的大问题。如果在国内都做不好,在国外怎么可能做得好呢?要在国外表现得文明,在国内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要解决根本性问题,绝对不是一两个倡导倡议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呼吁做好国内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环境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方面。

分享到:
来源:南方日报  2015-06-07  8433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