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德观察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视频讲堂
公益短片
德育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德育 > 德育专题 > 正文

美国习俗与礼仪

1.礼俗

美国位于北美洲,人口中85%是白人,居民中30%左右的人信奉基督教,20%左右信奉天主教,还有一些人信奉东正教、犹太教和佛教等。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二百多年来各民族彼此相融,兼收并蓄,在习俗和礼节方面形成了以欧洲移民传统习惯为主的特色。美国人幽默诙谐,浪漫奔放,为人随和,动作敏捷,处事果断,性格开朗,乐观健谈,不拘小节。美国人自由平等观念较强,个人自主意识也较强,绝大多数美国人反对保守,喜欢猎奇和刺激,注重实利,进取心很强。

在日常礼俗中,美国很注重平等待人。为此,许多美国人都不愿因自己的年龄、声誉、常识、资历或社会地位高而被置于突出或显要位置,否则,他们就会因“不平等感”而显得不自在。平时,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乘船坐车,人们往往不把贵宾置于特定的“贵宾席”。在许多场合,除对女子外,人们都习惯于平等相待。

美国人在与人接触时十分讲究文明礼貌。他们落落大方,没有过多的客套。与欧洲人一样,美国人见面时一般施点头礼、举手注目礼、握手礼、接吻礼或吻手礼。但与英国人比较,美国人又显得有些不拘小节。初次见面时,人们往往不行握手礼,而是直呼对方名字,但有时也会极其随便地握一下,并笑着说声“嘿”或“哈罗”。直呼其名,是美国人一种表示亲善友好的礼俗。所以,当介绍别人时,不论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人们总喜欢直呼其名,如“戴维”“罗伯特”等。即使在社交场合需要提前退席时,也往往不用向每个人正式告别,而只是一边退席一边挥挥手,或说声“好啦,再见”即可。

美国人很健谈,且在交谈中比较注重礼貌。在谈话中,彼此之间往往保持一定距离,以50 公分左右为宜,以便边谈边做手势。若谈话人之间相距太近,人们便会觉得失礼。美国人言谈中经常使用敬语,如“谢谢”、“请原谅”、“没关系”、“对不起”等等。当两人谈话时,其中一人突然咳嗽一声,紧接而来的就是一声“对不起”。而当有事需要请教别人时,首先听到的一句是“请原谅”。当别人帮了自己的忙,无论事大事小,都要道声“谢谢”。在谈话时,美国人不喜欢沉默,不喜欢冷场,否则,他们便觉得不够热情和礼貌。当美国人对对方的谈话内容持不同观点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他们在道出自己的观点前会先沉默一会儿,以示无意与你争论。在这方面,美国人表现得极有教养。

美国人素以好客著称,但在美国,人们若要登门拜访,必须事先打电话约好。如果事先未约好而突然光临,将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几乎没有不预先约定就随便闯入别人家里去的。所以即使走到人家门口时,如果没有具体约定时间,也不宜马上按门铃,而应先到附近电话亭给对方通个电话,表示自己已经来到,以免对方来不及准备而难堪。有些美国人去亲朋好友家送礼时,往往不入内,而是将礼物放在门口,然后到电话亭或回到家里打电话,以通知对方到门口取礼物,这当然是由于事先未用电话约定所致。

在美国,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人们在工作中都十分认真,且工作节奏很快。各单位和部门主管的基本责任就是“使每个受管辖者保持忙碌”。在工作过程中,人人都能紧张而有序地埋头实干,绝无看报、喝茶、聊天、串位或怠工等现象,甚至多接几次私人电话也会被人指责。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当代的美国人在各个领域内均崇尚简化,各个机关、学校和工矿企业的所有繁文缛节,几乎被统统删除,就连观赏体育活动比赛,人们也喜欢诸如篮球、橄榄球、拳击、赛车等快节奏的项目。在工作和各种社会生活中,简写与缩写的美国文字,不仅日趋增多,而且日渐普及。在出售物品时,商店均不开发票,仅将现金登记机所打出的计款条交付顾客而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省时而简便的快餐,服饰也日益简化。事事崇尚简化,已成为当代美国人的普遍原则。

美国人乐于奋斗,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很重视靠个人的努力而不靠什么“后台”或门第来达到事业或生活的成功,为此,许多美国人经常力争调换职务或工作单位,以求在新的地方、新的单位、新的岗位和新的职务上有机会大展其才。世称“跳职”的现象,在美国非常普遍。此外,美国人还喜欢迁居。他们从出生、求学到谋职、退休,往往要迁居许多地方。据说,美国人每五家之中,就有一家平均每两年就要迁居一次。每次搬迁,他们总要精心考察当地的房屋及环境,还要把新居重新装饰美化一番,并把旧的家具尽量换成新的。他们认为,新的总比旧的好。对居所的谈论、思考、改善等,是美国人生活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爱国的缘故,他们向往祖国的每一个地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人爱旅居,他们总想体味一番异域的生活方式。

对多数美国人来说,休息也是一种忙碌。他们的休息,往往不是闲居静养,而是爬山、打猎、滑雪、越野、赛球、观赏影剧等。美国人认为,只有忙忙碌碌地工作与生活,才算“够味”。美国人旅游的特点是来去匆匆。在旅游过程中他们每到一处,总要匆匆地乘车周游一番,然后向所住的旅馆要一张“标签”贴于皮箱上,次日便又急急忙忙奔赴另一旅游地。在短短的时间内,美国的外出旅游者,往往能走马观花一连跑上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城市,然后匆匆返回家里,并沾沾自喜地指着皮箱上所贴的许多“标签”说:“瞧,我已经环游了世界。”

美国人很重利。在美国,金钱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生命线。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与人之间总是事事、时时涉及到金钱。一般而言,请人帮忙或做事,都不是无偿的,你必须付钱。即使兄弟姐妹之间,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帮忙做事,也总要“等价交换”地向对方付钱。请别人做事时,若需速度快一点,则必须加钱。在社交活动中,美国人善于广交友和交新友。当你刚与美国人相识时,他往往就会热情地邀你到他家做客,或邀你去进餐、观剧、旅行或参加其他活动。彼此熟识后,他会对你的一切表现出多方面的好奇,同时也会想方设法地带你去做点什么,并千方百计地去结识你的亲友。过一段时间,当他结交上更多更新的朋友时,也许就会把你忘得一干二净了。美国人常说:“再没有比我们结识朋友更容易的了,但是也再没有比建立真正的友谊更难的了。”

美国人为了表示友好,他们会尽力让客人感到随便和舒适,他们一般是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在餐馆里请客。在通常情况下,若应邀去家中进午餐、晚餐或参加酒会、茶会,客人可以不必向主人赠送礼品或鲜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主人接到礼物时会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碰巧他们没东西可以回敬时,就更是如此。但在节假日或周末,人们往往习惯于带点礼物送给女主人。这种礼物可以因人而异,一般为儿童玩具、烟酒糖果、化妆品或一张礼券。若赠以礼券,主人可以择日凭此券到有关礼品公司按券面款额选购礼品。向女主人赠送的礼品还可以是一本优秀的书、一束雅致的鲜花或是一些自己烤制的蛋糕等。

美国人探病时大多赠鲜花,有时也赠盆景。在习惯上,如果是自己亲自去探望,通常送插瓶的鲜花,不必附名片;如果是请花店直接送去,就须附名片。送朋友远行时,也常赠礼品,礼物通常是鲜花、点心、水果或书籍杂志等,同时礼品上要附上名片,并祝他一路平安。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晚睡晚起。请美国人用餐,他们一般不提前到达。

在适应气候方面,美国人大多怕热不怕冷。有些旅游在外的美国人,特别是一些有身份的人,在某些方面十分讲究,比如他们居住在饭店时,从不自己动手洗衣服。从理论上讲,美国人是很注重“女士优先”原则的,尤其是在社交场合,女士总是会受到格外的优待。

美国人喜好和善于写信:接到朋友的礼物要写信致谢;应邀参加宴会后要写信致谢;亲朋好友结婚、过生日要写信祝贺;赠送礼品要附上贺礼信;邀请别人参加活动要写邀请信;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2.婚俗

美国人在婚姻问题上,讲求感情第一:交往自由,择偶自由,爱情自由。男女恋爱,一般不需要媒人介绍,父母也很少干涉,并且注重感情投合,不注重门当户对或其他条件。讲求性爱自由是美国许多人的爱情观。他们认为,男女双方不必做过多的了解,美丽的外表、强壮的体魄、性感的诱惑,足以构成感情的基础。他们讲求婚姻合同:在举行婚礼之前,男女双方到律师事务所签订一份“婚姻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婚后的钱财归属问题、家务分担问题、离婚的前提条件等。他们还讲求离婚自由,美国社会离婚率高正是这一思想的突出表现。许多美国人均把离婚当做喜事予以宴庆。他们认为,结婚是误会,离婚才是了解的开始。

美国的传统婚礼在仪式方面可谓无奇不有。一般来说,在婚礼上着重突出“新、旧、借、蓝”的特点。所谓“新”,是指新娘须穿着崭新的雪白长裙,以示新娘从此开始新的生活;“旧”是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旧的,白纱一般是其母结婚时用过的,以示新娘不忘父母的恩情;“借”是指新娘的手帕是向自己的女友借来的,以示新娘不忘友情;“蓝”是指新娘身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以示新娘已获得了赤诚的爱情。现代美国人的婚礼日趋简化。一些新式婚仪多在当地法院举行,届时,由一名法官证婚并主持,新人往往不穿礼服,不收礼品,也不设喜宴。还有的婚礼则在户外以野餐的方式举行,届时,仅有双方的父母、兄妹等人参加即可。美国人对于结婚周年纪念日十分重视,他们为各个婚后周年都分别取了有趣的名称。第一年叫纸婚,第二年叫棉婚,依次下去是皮革婚、木婚、铁婚、铜婚、陶器婚、水晶婚等。从第十年以后,每五年有一名称,它们是:搪瓷婚、银婚、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裴翠婚、钻石婚。顾名思义,这些名称象征夫妻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年坚似一年,一年比一年珍贵。在美国,每逢这些纪念日,夫妻常常互赠礼品,并说一些互相赞美和致谢的话,让对方感到欣慰。

3.姓名

美国人取名的方法各式各样,但最常见的有四种:①继承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如Johnson 就是约翰的儿子,中文译为“约翰逊”;“Nixson 则是尼克斯的儿子,中文译为“尼克松”;②用地名、地形或地势来命名,如河流、田地、森林、桥梁和银行等;③以祖辈的某些生理或行为特征来命名,如黑色、棕色、高、矮等;④以祖先的职业来命名,如面包师、铁匠、木匠、屠夫等。采用这类命名方法的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美国人的姓氏多达150 多个,其中最大的姓氏有:史密斯、约翰逊、威廉斯、布朗、琼斯、米勒、马丁、安德森、威尔逊、戴维斯等,其中史密斯为美国第一大姓。

4.服饰

美国人着装日趋随便和实用。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人已日渐减少。现代的美国青年很喜欢多口袋的服装。这种服装的特点是实用、耐脏,众多大大小小的口袋可以分别装上随时用的各种东西,不需要勤洗勤换,也不必拘泥于衣冠整齐的形式,紧身夹克衫便是这种服装的代表。这种夹克衫有两个大大的斜口袋和四个手袋。穿上这种夹克衫,天热时可以拉开前面的拉链透气。还有一种厚布背心,前面有六个口袋,可分别装上各种小物品,许多美国男子经常穿着这种背心睡觉。不仅如此,一些裤子也从腰部到裤腿设计了许多口袋,颇有裤子口袋化之势。

尽管美国人日常着装日益随意化,但在不同场合对衣着仍然有一定的要求。美国人在办公室或商务谈判等正规场合,对着装的要求较为严格。另外,美国人在宴会或舞会上都要求穿着比较讲究的正式服装。美国的正式服装有燕尾服、大夜礼服和小夜礼服。尽管小夜礼服略次于燕尾服和大夜礼服,但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因而在一些正式场合穿得较多。美国男子中许多人都备有料子好而且剪裁得体的小夜礼服。

5.饮食

美国人的食谱以菜式、口味而论。可以说美式菜是由英式菜演变而来,但又因吸收了印第安人以及德、法、意等国家的烹饪精华而显得丰富多彩。美国的烹调方法以煎、炒、炸、烤为主。菜的特点是生、冷、淡,而且生菜居多。美国人喜欢咸中带甜的菜肴,口味清淡。牛排、羊肉、家禽等是较普遍的食物。美国人在饮食上没有什么禁忌。鸡、鸭、鱼、肉、禽蛋、海味和野味都吃、特别喜欢吃火鸡、牛肉、鹅。他们喜欢吃中国菜。中式餐馆几乎遍布美国所有城市,经营改良了的中式菜肴,生意很好。

目前美国人越来越重视食品营养。吃肉的人渐渐少了或是食入量小了,而海味和蔬菜对人们越来越有吸引力。水果成了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配料,如菠萝焖火腿、苹果团鹅鸭、紫葡萄焖野味等。在蔬菜方面,美国人喜欢吃青豆、菜心、土豆、西红柿、豆芽、刀豆和蘑菇等。在调料上,美国人喜欢在用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盐、胡椒、沙司、辣酱油或其他,他们一般不用生酱油,也没有食醋的习惯。

美国人对第一次见到的菜肴不会轻易动口尝试。他们不喜欢吃肥肉,也不喜欢吃红烧和蒸的食品,更忌讳食用各种动物的趾。美国人若是在进餐时嗅到虾酱、臭豆腐等的异味时,再好的饭菜也会吃不下去。饮料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不喜欢喝茶,爱喝矿泉水或冰水,平时把威士忌、白兰地加水和冰块后当茶喝,也不需要另配小吃。美国人一日三餐都要喝一些饮料。一般是饭前饮些开胃、增进食欲的饮料,如番茄汁和橙汁等;就餐时饮牛奶、汽水、啤酒、葡萄酒等,一般不喝烈性酒;饭后通常喝咖啡或茶。美国人喝酒时对菜一般不讲究,有时只是吃炸土豆片或干果类食品,喝烈性酒时通常掺些苏打水并加满冰块。在喝茶时,他们往往在茶里放上冰块和蜂蜜、柠檬,制成具有酸、甜、涩三种味道的清凉饮料。美国人不论男女老幼对冷饮都颇感兴趣,尤其对冰淇淋有着特殊的嗜好。

到美国人家中做客时,主人往往以家庭式的便宴来热情款待。吃饭时,主人全家老小与客人共同坐在餐桌周围,有时,客人也可能被置于主人或女主人的右侧,以示敬意。在融洽的气氛中,大家边吃边谈,主客可自由用餐,也可由坐在桌子两端的男女主人为客人盛饭菜。一般而言,家庭式便宴不用佣人做饭或侍餐,炊务均由全家人分担,通常情况是女主人烧菜,男主人调制鸡尾酒,有时客人也可“一试身手”,以增进主客间的亲密气氛。饭后,往往是主客继续叙谈,而收拾打整及洗涤餐具,就多是孩子们或女主人的事了。为了更方便、更随意地款待客人,美国人往往在家中设“自助餐”。特别是招待两名以上的客人时,这种形式的自助餐更能营造一种亲近温馨的氛围。自助式家宴多为非正式的宴请,它不设餐桌。进餐时,主人在一张桌子上把各种食品摆放好,众宾朋各持盘子到桌前自取喜好的食品,这就更有助于主客之间及诸位客人之间的随意交谈和自由接触。

为了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近二十年来,美国饮食业中的快餐应运而生并发展很快,备受欢迎。现在,快餐店不仅遍及整个美国,而且风行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许多国家,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近年来也开设了美式快餐店。快餐店所经营的食品主要有馅饼、热狗、汉堡包和炸面包卷,其次是甜点、凉菜、通心粉、冰淇淋及各种无酒精的饮料。由于有卫生和质量规范化的保证,进店就餐的人们可随意选购食用,既简便省时,又实惠可口。美国快餐中的意大利式烘馅饼,其馅料常用牛肉、鸡肉、香肠、蘑菇、葱头、奶油等。由于这种馅饼现烤现卖,所以当顾客进入快餐店后,用不着久等,便可吃上皮脆馅美的馅饼。许多馅饼店均备有各种各样的馅料和饼皮,可供顾客随意选择。吃这种馅饼时,还可配以意大利通心粉或三明治。美式快餐中的热狗(即面包夹香肠)是美国人非常欢迎的一种快餐食品。据说它源于德国。1852 年,德国的法兰克福屠宰公会制成了一根狗形香肠,遂被传为一道传统名菜。1904 年,在美国的一次博览会期间,有一个专卖热香肠的小摊,老板用长形面包夹上热香肠来卖,以免烫着客人的手。几年后,一位漫画家画了一根会讲话的香肠,名曰“热狗”。于是,热狗之称传遍了美国。美国热狗的做法是,将混合的牛肉和猪肉加上调味佐料捣细并灌入羊肠,经烟火熏制后再用沸水烫制,在油里一炸即可。

美国人几乎都吃热狗。据统计,美国全国年平均消耗热狗200 亿只。汉堡包是美式快餐中常见的一种圆面包。这种面包中间往往夹上牛肉饼,或配以火腿、鸡肉、鸡蛋等。美国的快餐店里,经常备有各种配料的汉堡包,以供顾客自由选购。近几年来,以燕麦粉为原料的无脂松饼、饼干、糕点、鼓饼等食品风行美国,这是因为美国人认为,燕麦食品中的燕麦麸纤维可使胆固醇水平下降20%~30%,这非常有益于心脏健康。

6.节日

美国人的主要节日除了圣诞节、复活节外,还有:①感恩节。每年1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它是美国人独创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日子,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备感亲切。据说在1620 年,102名英国清教徒为了摆脱宗教与政治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经过65 天的海上漂泊,在11 月21 日抵达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由于他们人地生疏,缺衣少食,加上严寒和疾病,一个冬天相继死去了几乎一半人。当地的印第安人很同情这些人,教他们狩猎、捕鱼、种植等技巧赖以生存。通过辛勤劳动他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并增进了与印第安人的友谊。这些移民在1628 年秋用火鸡、南瓜、玉米、红薯、果品等制成佳肴,大摆宴席,当地的印第安人还带上5 只鹿和火鸡应邀前来赴宴并表示庆祝。他们一连三天载歌载舞,以后就形成了感恩节。1795 年华盛顿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至于节日的确切时间,1941 年才固定下来。每逢感恩节时,美国放假3 天,全国上下热闹非凡,节日期间人们还要吃烤火鸡和南瓜馅饼等传统食品。

②美国玫瑰游行节。每年的1 月2 日,美国西南海岸的帕萨迪纳均要举办一次隆重的玫瑰游行。届时,在乐队优美的吹奏曲中,长达四五英里的玫瑰游行队伍,沿路缓缓而行。在队伍中,许多用汽车饰成的“花舟”和队队古装“骑士”,前呼后佣着一辆饰有玫瑰与白菊的“花舟”。头戴珠冠、身穿白服的“玫瑰皇后”端坐其上,6 位身着绿装的“玫瑰公主”分别并排坐于她的左右。在游行过程中,“皇后”与“公主”手持玫瑰,频频向围观的人群挥舞致意,可谓万众欢腾。据说玫瑰游行起源于1894 年1 月,它是由一位医生所筹办,意在以玫瑰花会庆祝新年。当时的“花舟”是由马车所饰,1901年才改用汽车。其后,规模越来越大,吸引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不仅美国国内,而且不少外国游客也前来参加,有时观众竟多达百万。

③母亲节。每年的5月2 日,是美国的母亲节。此节的仪式较多,其中最富有感情的是聚会仪式。节日的上午,青年们各佩一朵红花(母亲去世者要佩白花),与母亲们欢聚一堂,并将一朵亲手制作的康乃馨,献给在座的母亲。接着,青年们共同烹制午餐,并与母亲们共享。美国的母亲节源于1907 年,当时的一位美国女子安娜·嘉维斯因其母亲去世而悲痛欲绝,随后,她为了向欧战中阵亡将士的母亲和妻子们表示安慰和敬意,特意四处奔走,倡导成立母亲节。1914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响应其倡导,正式签署并规定5 月2 日为母亲节,以示人类对母亲的无限敬爱。

7.禁忌

同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美国人对于“13”这个数字最为忌讳。

美国人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的年龄以及对女士身材的评头论足。美国人在牵涉到个人问题时往往讳莫如深。

美国人忌讳只穿睡衣出门或会客。他们认为,只穿睡衣出门或会客如同赤身裸体一样。在美国,若是在别人面前脱鞋或赤脚,会被视为不知礼节的野蛮人,只有在卧室里,才能脱下鞋子。美国人认为在别人面前伸出舌头是一种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行为。

美国人忌讳养黑猫,认为只有纯白色的猫才能给人带来好运,而黑色的猫只会给人带来厄运。

美国人忌讳以蝙蝠作图案的商品和包装,认为蝙蝠这种动物吸人血,是凶神的象征。

美国人不提倡在人际交往时送厚礼,否则就有别有用心之嫌。

分享到:
来源:旅游礼仪  2015-05-25  6311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