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德观察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视频讲堂
公益短片
德育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德育 > 德育专题 > 正文

中国人出境游不文明吗?欧洲各国请别双重标准

在2000年之前,国内只开放了新马泰、香港等地旅游,直到2004年后才逐渐开放了欧洲游,后来是美国游、台湾游。从2000年至2012年,中国海外旅游的游客人数由1000万增加到了8300万。最初出去的团队都是商务团,客人素质较高,近几年才涌现了大批各种年龄、身份的游客,素质也层次不一。

曾去过20多个国家的学者陈东是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国人,他很客观地看待国人出境游的不文明。他认为,很多游客的不文明是生活习惯差异造成的,比如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随地吐痰,不冲洗厕所,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出境旅游的国人都接受过丰富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文化差异也是造成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有的游客外语一窍不通,难免出一些被老外笑话的事,比如在麦当劳靠打手势叫餐。其实老外来到中国,沟通也会有障碍,也可能会闹笑话。还有一些是旅游经验的问题,比如中国人不习惯给小费。另外,不能排除世俗偏见作祟。有些外国人以偏概全,把个别游客的行为扩大到整个中国游客层面。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院博士刘思敏从文化层面剖析了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他认为,从历史层面看,中国整个社会重视社会资本,即熟人伦理关系,而轻视公共空间,这造成了很多人“公德”意识不高。此外,当一个人以旅游者的身份在异地游览时,游客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便少了许多顾忌与约束,更为放松随意,也会造成一些不文明。另外,国内游客的环保意识还不强,环保和生态以及文化传承都是近些年才被提及,很多人以往没有这方面教育经历。比如在埃及神庙刻字的孩子就哭着说,从没人告诉他刻字是不对的。

对待中国游客不能双重标准

作家夏廷献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游客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与所到之处的环境有直接关系。例如被诟病的中国游客“不听导游讲解”,就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听不懂——没有华语解说;二是赶时间——团队有统一集合时间,希望快看快走;三是不耐烦——导游讲的还不如自己了解的多。当地景点方面是不是考虑到了这三种情况,以适应中国游客的需求呢?西方国家一些重要景点,如梵蒂冈教堂博物馆,似乎没有限制参观人数的规定,东西南北的游客大批蜂拥进去,十分嘈杂,很难让人静心参观,仔细欣赏,想做个“文明游客”认真听导游讲解都很难。

例如,个别中国游客,在不该“方便”的地方“方便”成为媒体的诟病之一,也要具体分析。中西欧国家主要城市的大街两边或附近根本没有像北京这样免费的公共厕所,方便时要到酒店饭店里面找厕所解决。当地人都感到不方便——时常看到当地人在路边树林里草地上便溺。既然如此,中国某个游客内急不得了时,找个僻静地方方便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当地没有提供“文明方便”的地方。外国当地人可以随便“便溺”,中国游客偶尔为之,就难以容忍,岂不是“双重标准”?

台湾游客曾是今天大陆游客的缩影

从做游客这个角度,30多年前的台湾是今天大陆的缩影。而今我们认为文明程度较高的台湾游客在30年前刚刚走出去看世界时也和今天的大陆同胞一样。台湾作家三毛在散文《亲不亲,故乡人》中谈到30多年前在西班牙当旅行团当翻译时,目睹台湾游客大声喧哗、不给小费、无视文化艺术而直奔购物、哄笑别人摔倒的经历。

三毛的初衷在文中表达得十分明确:“爱之深,忧之切,我以上所写的事情在每一个民族里都可能发生,并不只是中国人,可是我流的不是其他民族的血液,我所最关心的仍是自己的同胞和国家。恳请我的故乡人在外旅行时自重自爱,入境随俗,基本的行仪礼貌千万不要太忽略。至于你会不会流利的外语,能不能正确地使用刀叉,是不是衣着时髦流行,反而是一些极次要的问题了。”

西方游客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文明,以埃及神庙刻字为例,有细心的人就发现,在埃及看到很多18世纪“到此一游”的刻字,都是当时西方游客留下来的。同样,在中国的八达岭长城上,刻下字迹的也有不少是外国人。

作家夏廷献告诉记者,不文明的行为不光是中国。法国《世界报》报道“英整治不文明行为从婴儿抓起”,该文说: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英国也苦于不文明行为的增多,包括吐痰、涂鸦、说脏话、乱扔垃圾、街边醉酒、喧哗吵闹、强行乞讨等。更加严重的还有打人耳光取乐的“掴掌乐”、破坏公物、偷盗、吸毒或贩毒等。老牌的以绅士闻名于世的英国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西方国家。统计显示,崇尚个性和自由的美国游客在世界不受欢迎的游客中排名第二。

这不是一个民族的劣根性

“这不是一个民族的劣根性,这可能是人性的普遍弱点。”中青旅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葛磊告诉记者,如果说17世纪、18世纪的西方游客和现在的中国游客一样,不那么重视文物的保护,肆意涂写毁坏,那么现在西方游客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就可以归结为文明的进化,这其中是有一个过程的。  

葛磊认为,如果文明没有到达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个体行为的“不文明”就绝不是个例,尤其是目前游客的数量急剧上升,游客的文明程度也需要跟上去。

对于如何提高游客的文明程度,葛磊总结了三个关键词,一是“遵守”,遵守最基本的普遍规则。比如说,看见红灯就停下脚步,公共场所别大声喧哗,博物馆里有提示标志就别开相机,垃圾要丢进垃圾箱,文物古迹上别乱写乱画。

其二是“尊重”,尊重不同文化的习俗和信仰。比如说,在泰国别摸小孩子的头,进清真寺的时候要脱鞋,和印度人握手千万别用左手,在加拿大一个人开车别上“多乘载车道”。道理很简单:你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第三是“开放”。因为每一个旅游者都是一个“外交大使”,外国人怎么看你,他们就怎么看中国。开放是指人的心态和观念,要敞开自己的心灵吸纳学习,而不固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次葛磊在瑞士卢塞恩的“最悲伤的狮子”跟前,听到一对中国游客大声嚷嚷:这比咱们的大足石刻差老远了。这就没做到尊重和开放。旅行中,尊重别国的文化历史,以开放的心态学会欣赏和理解,会得到最好的旅行体验。

分享到:
来源:北京晚报  2015-05-22  6541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