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德观察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视频讲堂
公益短片
德育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德育 > 德育课堂 > 正文

让谦恭成为社会的标签

谦恭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对他人的谦恭,是平等、友好、爱护、帮助、关心和尊重,是文明社会所必须的交往方式,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素养。

恭不仅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它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中国是礼仪之邦,是否谦恭温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礼貌来衡量的。在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只有注意自己的礼貌举止,才能避免与他人产生摩擦,让自己更受别人和社会的欢迎。

谦恭礼让,是中华民族的重要道德品格,是一种和谐处世的礼仪,更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它的情感基础是真诚与信义,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虚玄客套”,与口蜜腹剑、阿谀奉迎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里如一,目的在通过谦让利人实现人际和谐,后者表里不一,好话和退让里包藏着利己的祸心。

谦恭礼让,是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要旨精髓,不论是对社会的发展,或是个人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荀子也说过“让,礼之主也。”在待人处事上能做到谦恭礼让,是仁爱、忠恕、孝悌、诚信、礼义、廉耻诸多美德的综合体现。品悟“谦恭礼让”礼仪规范,它是一种大仁大爱的圣贤境界,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是一种坦荡无私的仁者情怀,克己利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是一种忠恕宽容的君子风度,“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它是一种超世脱俗的处世智慧,看破了人世间名利得失,“宠辱皆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求“礼之用,和为贵”。谦恭礼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程度的突出标志。

“不学礼,无以立”,是否有谦恭礼让风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要实现人际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族道德礼仪教育,大兴谦恭礼让之风。“仓廪实而知礼仪”,当前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日益富裕,“富而好礼”人心思治。“一代之丕(pī)兴,必有一代之礼乐”。当此之际,我们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中华传统礼仪批判地继承与创新,研究“新礼法”,构建“新礼仪”,形成“新礼俗”。提高全民族道德礼仪素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现代“礼仪之邦”的新形象。

谦恭是儒家的一种思想,在这充满现实主义的社会里,温文尔雅显得有修养、有风度,不论是在什么时代,永远都会得到他人的着重,过去人们常把这类人尊称为“先生”,就是最大的褒奖。社会发展到了今日,社会日趋文明,谦恭更显现出它的特殊意义,业已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标签。儒家的“五常”中包含着“礼”在内,“礼” 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礼”的内涵也得到了充实,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加强礼仪教育,提倡谦恭,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使中华民族更具文明,社会更加美好。

分享到:
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2015-03-15  11435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