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记者在潼南与四川遂宁接壤的桂林街道高庙村小,看到一所几近荒废的农村小学:空荡荡的校园只有13名一年级学生和一名快要退休的老教师。这名老教师不仅身兼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教学工作,还要当炊事员:挑水、煮饭、洗碗……他用一人之力,支撑起这所村小。
既当老师又当炊事员
要不是有当地人指路,外人是很难发现这所村小的:学校位于潼南县桂林街道的一面山坡之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面的机耕道相连。校舍由三栋青砖平房合围而成,门口连一块校牌也没有。校舍的教室大多都已上锁,只有一间教室有学生上课,是一年级,有13名学生。
有着20多年党龄的杨锋,是这所村小惟一的老师。现已56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好几岁:他的背已经佝偻,耳朵也不大好使,手脚也略显迟钝。但这些,并未影响他的工作。
4月23日早晨7点一刻,杨锋就已赶到学校。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着一对塑料桶到山下的水井挑水。水井离学校有500米,挑空桶下山容易,挑水上山就难了,他在返回的路上歇了两次,累得大汗淋漓,一个来回花了半个多小时。挑了两担水后,杨锋开始淘米煮饭,等他忙得差不多了,学生开始陆续到校。
9点正式上课,杨锋先后给他们上了语文、数学、体育课。中午下课后,他又张罗着把学生自带的菜蒸热,然后给学生盛饭,再帮他们洗碗。
因为天气太热,学生喝水多,杨锋洗碗后,又下山挑了一担水,烧好水后休息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开始下午的课程了。他连续给学生上了语文和音乐课;最后一节是自习课,他抓紧时间把当天的作业批改了。
下午4点半钟,学校放学,杨锋赶回家中,又担着化肥下田施肥。
这是23日这天,记者所见杨锋的一天。
他一个人已坚持6年
“这个学校从2007年开始,就只剩我一个老师了!”杨锋告诉记者,1975年,18岁的他刚到这所学校担任民办教师时,这所学校是一所拥有300多名学生、7名教师的完小,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村里新生人口的大幅减少、大量村民进城打工,就读学生越来越少。
到2007年时,高庙村小只剩下不到40名学生,学校老师调走的调走、退休的退休,只剩下杨锋一名老师。桂林街道的新林中心小学想给高庙村小补充新教师,但没有一个老师愿意去。无奈之下,中心校决定撤销高庙村小,将高庙村小的学生全部转到新林中心小学就读,杨锋也调到中心小学任教。
但高庙村的村民听到这个消息后却不干了:从高庙村到新林中心小学有5公里山路,要走1个多小时,才几岁大的孩子怎么能叫人放心?学生家长纷纷向杨锋求情:“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村小。”
杨锋只好向中心校领导陈情:只要不撤销高庙村小,自己就愿意继续留下来教书。最后,中心校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高庙村小三年级以上学生到中心校就读,一二年级学生在高庙村小就读。因入学新生太少,高庙村小每两年招一次新生。
由此,杨锋开始身兼老师、校长、炊事员数职,至今已有6年时间。
渴望能有年轻老师来帮他
仔细算来,杨锋已是有38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他为何愿意揽下这样一份“苦差”?
“主要还是一份责任。”杨锋说,他教了这么多年书,早就累了,尤其是在1995年转正以前,他当了20年民办教师,待遇一直很低,连养家糊口都困难,他为此也曾数次产生过辞职的念头。
但高庙是一个山区穷村,读书是该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希望,因此,他每每想到村里的孩子,就打消了辞职的念头。30多年来,他所教过的孩子中,总共有100多人考上了中专和大学,其中还有一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全村的骄傲。
为让孩子读好书,杨锋虽然没有懈怠过一天,但他对自己显然不满意。“我最擅长的还是教数学。”杨锋说,他教的另外的课并不算好,尤其是音乐,他自己连简谱都不识,没办法教好孩子。加之自己的精力也大不如以前,他担心孩子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他特别希望能有比他更优秀的年轻老师来帮他。
让杨锋更为担忧的是,近年各地的办学条件都得到了大幅改善,但高庙村小至今都没有配备电脑、电视等信息化教学设备,甚至连乒乓球台等最基本的体育设施都没有,他担心村里的孩子会因此而比别的孩子少学很多东西。
记者看到,他们所上的体育课,其实就是做做操,围着院子里的大黄葛树玩捉迷藏的游戏。
记者后来在采访村民时才知晓,30多年里来,杨锋虽然一直致力于改变全村孩子的命运,但他家里人的命运却让人唏嘘:他的老伴患甲亢、心肌炎等多种疾病,已在家卧床多年;他的儿子从高二起患精神病以来,至今都没有治愈。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