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德观察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视频讲堂
公益短片
德育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德育 > 礼仪学堂 > 正文

传统礼仪之成年礼-笄礼

我们的华夏民族当然有传统的成人仪礼,男孩子的叫作“冠礼”,女孩子的叫作“笄礼”。先民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行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女儿)、合格的弟弟(妹妹)、合格的公民(过去来讲,是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虽然,冠笄礼如今被称为人文遗产,但它们并没有作古,沉睡三百年后,也许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重见天日,带回一份感人的美丽和亲切。

笄礼对女孩子的意义

“笄”是一种发簪。笄礼的方式非常优美,因为它是专为女孩子设计的成人礼: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

虽然笄礼的古义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不过,我们可以摒弃时代的局限,只将弃仪式本身的神圣和象征意义释放出来,赋予它时代的新意。笄礼和男孩子的冠礼一样,是对人生责任的提醒——当然,这个责任的范围要比古代女子的责任宽广多了。

女性的自强是我们今天积极宣扬的内容,但自强不等于要像男人一样。我们曾经走入过误区,以湮灭柔美为代价,仿佛男性化才能彰显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女孩子的成长中,教她如何正确认识美丽和自强的关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笄礼正是暗示了女子将以不同于男子的方式支撑起我们这个世界。

什么时候行笄礼?

古人早婚,女孩子大多都在十五岁左右行了笄礼,不过待字闺中的,最迟也得在二十岁行礼——多少有点截至日期的味道。现在的女孩要和男孩一样读书完成学业,这个时间就要推后了,放在高中毕业后比较合适了;古时行笄礼的良辰吉日多用占卜得来,今天就没有必要了,可以放在一些有意义的日期。建议一个日子: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也同时也是我们失落的节日之一——“上巳节”。也叫“女儿节”,是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华夏节日,“女儿节”目前只在日本、韩国流传,并且已经是日本五大重要节日之一了。

今天你会怎样行笄礼?

闭上眼睛,我带你去看新时代的笄礼现场——

主人礼宾纷纷就位,淙淙的古琴曲奏响,如悠悠泉水;香炉里升起淡蓝色的香雾,袅袅地飘散在空气中……笄礼开始了。

在这个过程中,笄者将要先后更换三次服饰——当然了,都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和发饰。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

笄者梳着双鬟髻、穿着“采衣”入场,采衣是短裤褂样式古代童装,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她端坐好后,负责为她加笄的“正宾”上前,将双鬟髻梳成一个发髻,用罗巾包住,然后插上一支造型简朴的发笄——这叫做“初加”。初加后,笄者到场地东边的更衣室(叫做“东房”)换上素雅的襦裙,素色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然后面向父母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然后是“二加”。正宾去掉笄者头上的发笄,换上一支秀气的发簪,然后笄者回东房换衣——线条优美的深衣(尤其是曲裾深衣)象征着花季少女的婀娜秀丽。出场展示,然后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最后的“三加”则换上更华丽的钗冠和大袖礼衣。这是汉族女子隆重的礼服——雍容大气,典雅端丽,正体现了传统审美中女性最美的风范。现在不像古时候的忠君思想,所以,“三拜”的意义应该相应地发展——笄者出房展示,然后向挂在墙上的国旗行拜礼,表示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

当然,在这三次加笄的同时,主宾都会诵一些励志的祝辞——这些祝辞已经约定俗成,类似我们给老人祝酒总说的“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一样。大意是这样的:“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

三加之后,如同羽化的蝴蝶一样,笄者从稚气的孩童转变成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年人”,下来是一些象征性的纪念礼节:

1.醮子:笄者接过正宾递过的醴酒,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有司奉上饭,笄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这一仪程中,笄者和正宾要互相行几次拜礼。

2. 字笄者:就是给笄者取“字”。“姓名字号”,是传统文化中完整的姓名结构,许多历史名人都有神采飞扬的“字”与“号”。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恢复国人取字的风俗。的确,不妨尝试给孩子取一个意韵隽永、有励志作用的格调高雅的“字”。表字意在激励人生,算是给孩子的一生添上一笔色彩。

3. 聆训:笄者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或传授一个成年人该担当的责任,或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谆谆嘱咐。笄者应该静心聆听。

下来,笄者要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在父亲的致谢辞中,如:“小女某某笄礼已成,感谢各位宾朋嘉客盛情参与!”并与笄者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到此,笄礼完成。

当然了,礼仪不是文物,不能生搬硬套。按照“礼”的内涵,讲的是“恰如其分”,而不是一味恭敬。作为文明的传承者,我们需要在尊重文明传统、汲取既有文明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这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礼乐文化强调秩序与和谐,民族文化传统的回归,会给我们庞大的民族带来屹立风雨的底气,给庸俗文化有泛滥趋势的当今,带来一股雅正的新风。

分享到: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综合  2014-06-10  12388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