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德观察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视频讲堂
公益短片
德育专题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德育 > 德育课堂 > 正文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闪亮全世界

中华名片闪亮世界

在法国巴黎风景秀丽的塞纳河畔,我国在西方国家设立的第一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便坐落这里,左邻著名的荣军院,右望高耸的艾菲尔铁塔,与塞纳河对岸富丽堂皇的大宫和小宫隔河相望……

“中国文化中心已经成为巴黎的一道亮丽风景!”多年坚持在中心学习汉语、参加文体活动的让·彭索先生说。中心除了常设汉语教学、书法、民族乐器等课程外,还经常举办一些文化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巴黎人喜欢到这里了解中华文化。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是我国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期走访了巴黎、柏林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广泛接触相关的文化工作者和热爱中华文化的普通百姓,深入采访文化中心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亮丽风景

在贝宁首都科托努,一座典雅的中式牌坊格外醒目,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就坐落在这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里。这里经常举办演出、展览、讲座、书展、教学和电影放映等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贝宁人前来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

5月的一天傍晚,夜幕降临,贝宁中国文化中心聚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约20时许,武术散打短期培训班结业表演开始,随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响起,几十名男女选手轮番登台表演,台下观众喝彩声此伏彼起。贝宁功夫协会副会长马尤斯说,贝宁功夫学会1993年成立,现在已有3000多名会员,中国功夫已经成为贝宁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片”。

在埃及的大开罗吉萨省,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与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遥遥相望。占地2000平方米的中心包括多功能厅、展厅、教室、语音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每年前来参加中心活动的公众达1.28万人次。

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市中心,位于百年古建筑区的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经常有游人光顾;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中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每年举办70多场活动;在德国柏林市中心,总面积2800平方米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每年开展大量涉及中国历史、中国传统医学等内容的活动,成为德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通过一个个海外文化中心,中国文化逐渐深入人心,正在影响着一些国家从政要到一般官员,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群众的思维和生活。

走进马耳他前总统鲍尼奇的家,随处可见中国瓷器、雕塑。他说,中国的舞蹈、音乐吸引了许多马耳他人。他拿出一些光盘告诉记者:“我特别喜欢中国音乐,还读过孔子、孟子的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我的中文名字叫小龙,我属龙。”小龙是个面孔黝黑、个子不高的马耳他青年,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最大的愿望就是到中国生活。

前不久,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作品展”,吸引了柏林各界人士参加。中心主任贾建新介绍:2008年成立以来,中心陆续举办了“北京奥运之夜”“上海世博会图片展”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德国观众、旅德华人、华侨和台湾同胞等来观看。

中国驻贝宁大使陶卫光说,政治制度可以改变,但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永久性,贝宁青少年通过中国文化中心丰富多彩的活动,深深被当代中国的历史巨变所触动,要求到中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据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介绍,党的十七大以来,海外文化阵地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在海外正式运营的文化中心有9个,在建10个,与22个国家签署了成立文化中心的协定、备忘录或声明。5年来,海外文化中心系统、全面、有计划地开展了“大文化”领域的交流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3000场,文化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彰显。

在法国巴黎风景秀丽的塞纳河畔,我国在西方国家设立的第一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便坐落这里,左邻著名的荣军院,右望高耸的艾菲尔铁塔,与塞纳河对岸富丽堂皇的大宫和小宫隔河相望……

“中国文化中心已经成为巴黎的一道亮丽风景!”多年坚持在中心学习汉语、参加文体活动的让·彭索先生说。中心除了常设汉语教学、书法、民族乐器等课程外,还经常举办一些文化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巴黎人喜欢到这里了解中华文化。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是我国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期走访了巴黎、柏林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广泛接触相关的文化工作者和热爱中华文化的普通百姓,深入采访文化中心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探索取得可喜成就

与日本、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海外文化中心相比,我国的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和努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蔡金彪虽然履职只有两个多月,却对文化交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感受深刻。他上任不久,遇到一对夫妇抱着4岁的女儿出席一场活动,通过交谈他们成为朋友。湖北京剧团来演出时,蔡大使送去4张票,小姑娘像盼过节一样,早早准备好了最漂亮的衣服……

“只有文化交流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才能使普通人家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日益深厚。”蔡金彪大使说。

文化部外联局文化中心处处长刘红革介绍,中国文化中心突破了中国在境外开展文化宣传工作需依赖外方邀请、多为短期交流、缺乏自主阵地、内容以文艺演出为主的传统局面,推动了中国在驻在国搭建推介平台,全面、协调、持续地在文化及相关领域为外交大局服务。这样的交流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全面展示,形成合力;二是中方主导,权威性强;三是亲民色彩,官民咸宜。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可喜成就。

首先,文化交流常态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海外文化中心每年举行数千场文化活动,他们借助自有场地和专职队伍的优势,把文化中心办成与当地群众长期交流的窗口,频繁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华文化的影响向深层次发展。马耳他副总理兼外长博奇在评价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作用时说,中国文化中心每年都举办许多文化活动,特别是今年中马建交40周年之际,汶川国际摄影作品展、中国戏曲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马耳他人了解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

其次,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从2010年举办第一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开始,三届“欢乐春节”活动立足于把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使活动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春节文化项目涵盖主题庙会、广场巡游、综艺展示、街头欢庆等多种形式,吸引了从国家元首、外国政要到平民百姓和众多媒体记者,已成为固定品牌。

此外,加强部省合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效工作模式。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展出了一些黑人青年制作的掐丝工艺品,这是青海艺术家在部省合作中培训贝宁青年的成果。毛里求斯文化中心圆满完成了与福建省文化厅的部省对口年度合作计划,实施了23项活动,协助福建与毛里求斯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去年的对口合作举办近百场活动,今年,北京、重庆等11个省市区也启动了对口合作,进一步强化了部省合作机制。

更新观念实现跨越

如何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的海外影响力,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些驻外大使和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大势所趋,必须站在战略思维的高度,把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首先,如何更新观念,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新说,做好文化交流,首先要弄清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展示中国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有时对驻在国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致使很多活动的开展沿用国内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这就使得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如何建立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经费紧缺是海外文化交流工作遇到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对这一困境做出了有益探索。2003年举办首届戏剧节时,他们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门票收入四六分成,如今已经延伸至巴黎以外地区,实现了由送票到卖票的重大转变,戏剧节也成为中华文化在法国的知名品牌。

第三,如何促进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吕军、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都认为,海外文化中心要加速发展,靠现有的人力和财力是不够的,如何吸纳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兴趣极大。如何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成为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文化资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海外展示、体验并举的综合平台。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中国与罗马尼亚等13个国家设立文化中心的工作正在商谈中。按照每年建3-4个中心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文化中心总数将达到50个以上。我们需要从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战略高度,认识文化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推动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快速发展。

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原驻德国大使吴红波说,中外文化交流要克服几个不对称:我们了解外国比较多,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却较少;他们了解我们历史上的东西多,了解当今中国社会变迁的少。要注重文化交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另外,文化交流的方式也需要改变,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边燕花说,要认真研究驻在国的文化特点,改变派团演出这种单一的文化交流方式。不能只按照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想当然地传播我们想要传播的东西。

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非洲,主导这些国家舆论和文化的还是西方话语体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认为,这些阵地我们缺失得太多,很多人关于中国的思维被“藏独”“疆独”的书籍所左右,有些年轻人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

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唤起了法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文化表现形式上,如何让外国人更易接受,使文化活动的设计更精细一些,还有很大空间。

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说,中国的硬实力被世界接受,但对软实力的要求一点也没有减弱。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阶段,更应加大对中国文化的宣传,为传递我国的友好、合作理念做贡献。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蔡金彪认为,文化对正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催化剂,对已建交的国家是润滑剂,对已发展几十年友好关系的国家是黏合剂。

文化部外联局文化中心处处长刘红革认为,尽管海外文化交流取得很大成效,但距离中华文化走进主流殿堂,走进大众社会文化生活,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长期从事海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原驻比利时大使馆文化参赞夏万法等分析认为,在“走出去”战略推动下,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作用日益彰显,要使文化中心阵地化、常态化,必须增加投入,探索多元投入主体,尤其要注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新型的投资渠道,共享文化资源。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索管理体制创新,是推动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些驻外使馆大使和文化交流干部说,国家有关部门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一些涉及重大对外文化交流工作,通过统筹规划、联合部署、相互支持、整合资源,以形成合力。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经验,提高海外文化中心管理层级,由海外文化中心中国总部来统筹文化中心的发展布局、协调各方关系,推进海外文化中心建设。

加快探索“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模式,是当前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的又一项任务。建议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创建和运营,促进官、民、商共同参与,合力推动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并使这种机制常态化。要不断总结部省合作经验,通过引进社会人力资源,解决海外文化中心建设人力不足难题。还要通过与有关院校合作,开办对外文化交流专业,并对现有海外文化交流干部进行培训。

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如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组织、企业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创办海外文化中心基金,鼓励企业赞助对外文化交流事业。

分享到:
来源:人民网  2014-06-01  6960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