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纯真的友谊是在校园结成的,人生中最诚挚的朋友也往往是自己的同学.所以,在学生时代一定要珍重同窗情谊,相互关爱和帮助.虽然说童言无忌,但是有的时候自己不经意中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伤害了对方,甚至给对方造成一生的阴影.所以,同学间的交往光有一颗热情与坦诚之心是不够的,同学之间还要懂得学会体谅、尊重对方,不仅要懂得如何不伤害别人,同时也要懂得,当对方善意伤害自己时要学得更加宽容.
在去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中,2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生投票选出了自己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结果,有比例高达81.45%的小学生选择了"语言伤害".
在学校中一些语言伤害来自同伴.许多小学生表示:同学互相起外号,有的同学被激怒而发生冲突,更多的被起外号的同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和痛苦.一些青少年杂志社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诉说自己的孩子因受到同学挖苦和嘲讽,对上学产生了恐惧感,不想继续上学或者要求转学.
初二学生小韩表示:同学之间不该互相起外号.如果被同学起了外号的话,其他的同学会跟着叫你的外号,那么你的心情会很难过,也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之间的团结.高二学生王乐也认为,同学之间不应该互相起外号.虽说好的外号让同学直呼起来,彼此之间会觉得更加亲切,但有些同学给别人起的外号是含贬义的,有部分同学甚至用脏话给人起外号.这样,对方会感到很反感,彼此也会疏远.
给别人起绰号是常见现象,符合孩子的成长特点,面对事物,儿童喜欢抓特征便于记忆,这体现着孩子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因此,完全禁止起绰号的行为不科学也不实际,只有正确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领悟尊重他人的道理.
历史上有绰号的人很多,比如《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智多星"等,这都体现着一种对人的赞美,是完全善意的,受到欢迎的同时,还会给人一种愉快的享受.
所以,起绰号的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根源是让孩子理解如何尊重别人.比如拿人家的生理缺陷起绰号,抓住别人的缺点、差错不放手,侮辱同学人格,这些行为是对别人最起码的不尊重,与之联系的绰号不但显示不出与同学的亲密,反而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这时,学校、家长都应该及时引导孩子,让学生体验被别人起不恰当绰号后的痛苦感受,让他们明白尊重别人是进入学校、进入社会的礼仪起点.
同学之间相互称呼外号其实是一种亲昵的举动,但是这要看外号是否起得恰当.有的外号对对方是一种赞赏或表扬,并非含有贬义,比如称爱学习的同学为"小学究",叫班上年纪最小的同学为"小不点儿",这些外号不仅不会让对方觉得反感,还会让人觉得受到了宠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窗关系,说不准这些外号还会成为一个人难忘的回忆,甚至会跟随他一生.
但是,如果给同学起的外号因嘲笑对方身材、智力、家庭等缺憾,甚至是具有侮辱性的外号,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了,应该禁止.
此外,除了相互叫外号,同学之间开玩笑时也要讲究轻重,千万别说到对方的短处或是痛处,当被开玩笑的同学露出不满神情时,一定要及时停止玩笑,并立即安抚对方.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